科技日报记者王春
在6月24日召开的2023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徐文东教授团队的“创建外周-中枢通路修复肢体运动障碍的重大技术突破及理论创新”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由徐文东教授、顾玉东院士领衔多学科团队,二十余载磨一剑,瞄准肢体功能恢复的方向,持续深入研究,提出中国原创的偏瘫治疗方案。
脑中风包括脑梗、脑出血等,是现代人群一大健康杀手。据统计,我国脑中风患者已达3000万人,患者进入慢性期后的偏瘫肢体功能重建,始终是世界级医学难题。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脑中风后患者度过急性期,后续康复是关键问题。人体的神经系统非常复杂,仅一根颈七神经里就包含了四万根神经纤维,要想实现用健康一侧的大脑来控制瘫痪侧的手,就要人为把瘫痪侧手对应的大脑神经纤维缝接到健康侧脑对应的神经元上。“这就好比拆弹专家,要在一堆混杂的线里,剪断唯一的、正确的线,再与另一根唯一的、正确的线连接起来。”徐文东解释说。
2008年3月,徐文东的团队收治了一名年仅12岁的脑瘫患者。她的一侧手、脚都比一般人要细,行动迟缓。这个患者的家庭苦不堪言。
“现在的治疗方法,已经不足以解决问题,我们要尝试一种新的方法。”徐文东和团队成员尝试将女孩健康侧上肢的颈七神经与瘫痪上肢的颈七神经相连,通过外周神经移位,实现大脑移位效果,新建脑功能环路,相当于给患者换了健康侧的大脑。这是徐文东的第一场“左右颈七神经根交叉移位手术”。这场手术也让他发现患者的大脑、脊髓、手部肌肉都会产生复杂的、连锁的环路变化,“这就意味着手术过后大脑产生了新的环路,新的环路是可以用来治病的。”
徐文东在手术室。受访对象供图
顺着这个方向,徐文东和团队继续探索,并加大了临床和科研上的研究。2018年,徐文东研究出通过左右颈七神经交叉移位、实现“一侧大脑管双手”重建偏瘫上肢功能的中国源头创新策略和高难度手术。其代表性成果还于2018年发表在全球顶尖的四大医学杂志之一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位列当年全球“最受瞩目研究榜”榜首。这也意味着我国在该领域研究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左右互换”移花接木的独特手术方式,更为人类窥探大脑奥秘提供了独特视角。徐文东解释:成人大脑基本固化,一侧大脑控制对侧肢体。团队发现“换中枢”可以诱导成人大脑实现大范围功能重组,也即“脑可塑”,一侧大脑半球可同时独立支配双上肢,团队还发现了“脑可塑”的关键期等成果。这些成果大大推动了脑科学理论的发展。
现在,徐文东和团队成员所做的左右颈七神经交叉移位手术已经超3000多例,手术的有效率接近90%,大多数病人经过很好的康复后,可以自行完成如拧毛巾、穿衣服、系鞋带等动作正畸专用电动牙刷,甚至可以使用手机。目前,该科研团队正在研究如何为中风导致的失语病患重建语言环路,希望能将这个方法辐射到其他疾病的治疗上,拓展学科的边界,让患者再度张口说话成为可能。